菜根谭
菜根谭

洪应明 | 集部

《菜根谭》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、人生、处世、出世的语录集,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。对于人的正心修身、养性育德,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。其文字简炼明隽,兼采雅俗。

1.98 万字

弟子规
弟子规

李毓秀 | 集部

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。《弟子规》根据《论语》等经典编写而成,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,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,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、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。 《弟子规》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,形式为三字韵语,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。《弟子规》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,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、恭敬兄长。

1.15 万字

淮南子
淮南子

刘安 | 集部

《淮南子》,又名《淮南鸿烈》、《刘安子》,刘向校定时名之“淮南”,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李尚、苏飞、伍被、左吴、田由等八人,仿秦吕不韦著《吕氏春秋》,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。 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,刘安撰作《淮南子》目的,是针对初登基的汉武帝刘彻。原书内篇二十一卷,外篇三十三卷,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,“说林、说山、人闲诸篇多纪古事”。这部书的思想内容接近于道家,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,故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将之列为杂家类。梁启超说:“《淮南子》匠心经营,极有伦脊,非漫然獭祭而已。”胡适说:“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,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。”刘文典写有《淮南鸿烈集解》。

16.44 万字

无能子
无能子

无能子 | 集部

无能子,唐朝末年思想家。其姓名、籍贯、生平皆不详,只又“无能子”别号流传在世。 据传说他自少年就博学寡欲,擅长于哲学思辨,以授徒讲学为生。后来为了躲避黄巢起义战火,漂泊四海,生活艰难。光启三年(887),隐居于左辅(今陕西东南部),著成《无能子》一书。在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违反自然的同时,提倡道教的修炼,并宣扬儒家的仁义和佛教的“无心”。 《无能子》为其著作。全书分上中下三卷,将近万言,现存34篇。有专家考证书中似乎有残缺,但又有人考证认为不仅没有残缺,而且最后四篇是明人增添,原文仅有30篇。现存版本以明正统《道藏》本最早,后又有十多种本版。王明的《无能子校注》(中华书局,1981)是目前唯一的校注本。

1.08 万字

传习录
传习录

王守仁 | 集部

《传习录》,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,为明代大儒王守仁的讲学语录,由王守仁的学生徐爱、薛侃和钱德洪等收录编辑而成。《传习录》被认为是王守仁最重要的哲学著作。

8.25 万字

鹖冠子
鹖冠子

佚名 | 集部

鹖冠子是道家与兵家著作,传为战国时期楚国隐士鹖冠子所作,有三卷十九篇。 作者不详,《汉书·艺文志》称作者是“楚人”﹐“居深山﹐以鹖为冠”。应劭《风俗通义》佚文也说:“鹖冠氏﹐楚贤人﹐以鹖为冠﹐因氏焉。鹖冠子著书。”《鹖冠子》一书大多阐述道家思想,也有天学、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。《汉书?艺文志》着录一篇,列之于道家。清人王人俊辑《鹖冠子佚文》一卷。 唐代柳宗元作《辩鹖冠子》一文,认为此书“尽鄙浅言也,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。”后世多认同此为伪书。吕思勉指出:“此书义精文古,决非后世所能伪为,全书多道、法二家论,与《管子》最相似。”1973年,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,有学者研究发现,《鹖冠子》与帛书相合,证明此书并非伪书。

1.90 万字

苏洵集
苏洵集

苏洵 | 集部

苏洵(1009年-1066年),字明允,号老泉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眉山人)。北宋文学家,与其子苏轼、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均被列入“唐宋八大家”。苏洵长于散文,尤擅政论,议论明畅,笔势雄健,有《嘉祐集》传世。

10.73 万字

杨维桢集
杨维桢集

杨维桢 | 集部

杨维桢(1296~1370)字廉夫,号铁崖、铁笛道人、东维子等。元会稽诸暨(今属浙江)人,泰定四年(1327)李黼榜进士,任天台尹,历钱清场盐司令、提举杭州四务,转建德总管府推官。 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,未赴任。遇兵乱,避地富春山、钱塘、姑苏。曾拒张士诚之招,具书告以顺逆成败之理。达识丞相纳贿不已,上书讽之,由是见忤。后徙居松江府(今属上海市)。 明太祖洪武二年(1369),诏遗逸之士纂修礼乐书,维桢在选中。他以“岂有老妇将就木,而再理嫁者邪”,辞之。次年,朝廷复遣有司敦促上道。赴京师百日而肺疾作,乞骸骨,抵家卒,时年七十五岁(一作七十六岁),葬华亭县修竹乡干山(天马山)。 杨维桢是元朝文章巨公之一,其诗名擅一时,号铁崖体。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,有旷世金石声。宋濂称其论撰,如睹商敦周彝,云雷成文,而寒芒横逸。著有《铁崖古乐府》、《春秋合题著说》、《丽则遗音》、《东维子文集》等。今据《四部丛刊》初编影印鸣野山房钞本整理。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(简称四库本)参校。

4.47 万字

吕氏春秋
吕氏春秋

吕不韦及其门客 | 集部

《吕氏春秋》,又称《吕览》,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,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。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。此书以“道家学说”为主干,以名家、法家、儒家、墨家、农家、兵家、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,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,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。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。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,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。《吕氏春秋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,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,全书共分二十六卷,一百六十篇,二十余万字 。 《吕氏春秋》分为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,注重博采众家学说,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、儒墨、名法、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。所以《汉书·艺文志》等将其列入杂家。高诱说《吕氏春秋》“此书所尚,以道德为标的,以无为为纲纪” 。

12.83 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