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古典文学 笔记杂录 三命通会

元妙论

三命通会 万民英 1667 2023-02-11 12:20

  (《碧渊赋》《千里马》)

  尝闻分二气以定三才,播四时而成万物。

  人命荣枯得失,尽在五行生克之中。

  富贵荣华,不越八字中和之外。

  先观节气之浅深。

  次看财官之向背。

  凡人命内,难得实有财官,

  余观格中,只要虚邀禄马。

  先贤已有成式,後学须要变通。

  太过无克制者,贫贱。

  不及失生扶者,刑夭。

  宜向之而运背,决知贫贱。

  宜背之而运向,定是困穷。

  喜生而逢生,贵而可取。

  爱克而受克,吉而堪言。

  木盛逢金,断作栋梁之材。

  水多遇土,妙为堤岸之功。

  火炼秋金,铸出剑锋之器。

  木疏季土,培成稼穑之禾。

  火炎有水,名为既济之佳。

  水浅金多,号曰体全之象。

  亥卯未逢於甲乙,富贵无疑。

  寅午戌逢於丙丁,荣华有准。

  庚辛局全巳酉丑,位重权高。

  壬癸格得申子辰,禄优财足。

  戊己局全四季,荣冠诸曹。

  更值德秀三奇,名扬四岳。

  木全寅卯辰之方,功名自有。

  金备申酉戌之地,富贵无亏。

  水归亥子丑之源,利名之客;

  火临巳午未之域、显达之人。

  木旺宜火之交辉,秋围可试。

  金坚爱水之相涵,文学堪夸。

  用火愁水,用木怕金。

  春木重重,休为太旺无依。

  夏火炎炎,莫作太燥有压。

  秋金锐锐最为奇。

  冬水洋洋专可美。

  生我扶我为忌,克我制我有功。

  五行有配,曰化、曰治、日和。

  四柱无情,为乱、为伤、为祸。

  合中逢战,如大治之遇乱离。

  死地逢生,若极否更以盛世。

  一治一乱,柱中滚浪刑冲。

  乍旺乍衰,命里交横破害。

  刘责不第,只因文学年衰。

  李广非侯,盖为人强马劣。

  欲知平生贵贱,当推科甲之星。

  要问职分高低,细察财官之位。

  求官未就,冲伤命贵便登科。

  功名已成,不可覆临伤以破。

  魁胜官,则终身不第。

  官胜印,而唾手成名。

  木相火明,此辈宜登甲第。

  金寒水冷,斯人终是贫寒。

  胎元日主,提纲印旺夺魁元。

  聚贵岁苗,高坐玉堂荣翰苑。

  病乃魁星,病去方能成就。

  文为甲首,官来始见升腾。

  元武格而比劫多,太乙玉堂真甲第。

  朱雀赋而食神旺,官年印岁拟登科。

  比肩多见官煞,印是魁星,合岁冲官及第。

  官煞重遇印伤,便是甲宿,食年印岁题名。

  木魁若临年月旺,状头解首属斯人。

  火宿如值岁干炎,甲榜状元归此辈。

  数科不第,只因财破文书。

  一举成名,乃是魁星带甲。

  五行消长,皆因鬼以成功。

  四柱兴隆,若无病而不贵。

  虽用鬼病为奇,终是去之为福。

  更寻三合禄马之年,须看玉堂天乙之岁。

  丙丁生於冬月,贵於戊己当头。

  庚辛产在夏间,妙乎壬癸得局。

  甲乙秋生,贵宜元武。

  庚辛夏长,妙用勾陈。

  丙丁水多嫌北地,逢戊己反作贵推。

  庚辛火盛怕南方,遇戊己翻为贵断。

  甲乙秋生透丙丁,莫作伤看。

  戊己夏产露庚辛,当为贵论。

  火带水多,贵行木运。

  土逢木旺,荣入火乡。

  庚逢水重,水冷金寒,最喜炎热。

  戊遇酉多,身衰气脱,偏爱荧煌。

  不及要生扶,太过宜剥削。

  青龙全从革之金,且贫且贱。

  白虎备润下之水,曰富曰荣。

  春木多而水浅,补衲之僧。

  夏火炎而金衰,簪冠之道。

  勾陈局全润下,奔波之徒。

  朱雀三合元武,困弱之辈。

  金坚火弱,行商贩卖之人。

  土败水凝,破祖淹留之客。

  金生秋月土重重,贫无寸铁。

  火长夏天金叠叠,富有千锺。

  春木专遇水多,贫贱之流。

  冬水独逢金盛,寒弱之辈。

  辰戌丑未遇刑冲,无人不发。

  子午卯酉带刑合,犯者多淫。

  夏金叠火,秋水重金,太偏党非贫即贱。

  春金多火,冬水盛金,无制伏不夭则贫。

  秋木无根从妇福,禄贵崇高。

  夏金失地配夫荣,功名显达。

  火向春林逢木旺,好去求名。

  土临季地见金多,堪来出仕。

  甲乙夏荣土星厚,功名半喜足田庄。

  丙丁冬盛水源清,爵禄全欣荣锦绣。

  专禄带食伤,权持外阃。

  羊刃入官煞,威镇边疆。

  拱禄、拱贵、夹丘,爵禄丰饶。

  倒冲、遥合、栏叉,功名显达。

  壬趋艮而甲趋乾,清名之士。

  辛朝阳而乙鼠贵,文学之官。

  局全风虎,良将之材。

  柱备云龙,大人之德。

  四库全备龙变化,逢大海为九五之尊。

  三奇局秀凤腾翔,遇天门乃台阁之贵。

  旺财官之贵富,暗禄马以荣华。

  入格以贵而推,破局不贵而断。

  究一理而察百端,明片言而通万类。

  後学君子,勿忽於斯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