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命奇冤,清吴沃尧所著的小说。最初发表于梁启超主办的《新小说》杂志。共有三十六回,演述雍正年间发生于广东的一件大命案。他根据旧小说安和先生所著的《梁天来警富奇书》而加以改作,用较好的布局与描写,写成了一本动人的作品。 作者在第一回中说:“这件事出在本朝雍正年间,这位雍正皇帝,据故老相传,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。......然而这个故事后来闹成一个极大案子,却是贪官污吏,布满广东,弄得天日无光,无异黑暗地狱。”可见作者是借历史上的公案,加以新的内容,来攻击当日黑暗地狱中的贪官污吏。 书中用倒装的叙事手法,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,有机地连贯起来,这与《儒林外史》的形式不同,似乎是受了外国小说的影响,是本书的一个特色。
12.26 万字
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,道光廿八(1848)年经纶堂刊本。六卷四十二回。不题撰人。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、郝联、鲍刚、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。本书情节与《剑侠奇中奇全传》类似,人物亦有同名者。
10.30 万字
夏商合传,清嘉庆甲戌(1814)年稽古堂刊本,辑《有夏志传》四卷十九回与《有商志传》四卷十二回,二者合计三十一回,又名《夏商演义》。 本书前十九回叙述夏朝历史,重点介绍了大禹治水的过程,同时比较了圣君贤臣与昏君小人两类角色;后十二回叙述商朝历史,重点描述了周灭商的经过,内容与《武王伐纣平话》相近。 题“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”,“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”,均系伪托。除钟伯敬、冯犹龙外,书中屡屡提及后人“余季岳”,似应为其编著。
19.27 万字
《比目鱼》前部题为《戏中戏》,描写刘藐姑和谭楚玉的爱情故事,共七回。 后部《比目鱼》自刘藐姑、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,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,一息尚存,被莫渔翁救起,二人遂成婚配。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,乡会两试俱登高魁,除授汀州司理。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,与刘藐姑之母相认。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,补漳南兵宪,为慕容石公(莫渔翁)雪耻,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,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。
4.24 万字
杨家将,又名《杨家将演义》、《杨家将传》。原名《北宋志传》,与《南宋志传》(此书主要写宋太祖故事)合刊,通称《南北两宋志传》,各十卷五十回。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万历间建阳书坊余象斗三台馆刻本,藏日本内阁文库。 题“熊大木编撰”。熊大木,号钟谷子,明福建建阳县人,约明世宗嘉靖四十(1561)年前后在世。所编通俗小说甚多,今所见者有《全汉志传》十二卷,《唐书志传通俗演义》八卷、《南北两宋志传》二十卷。 作品从北汉主刘钧摒逐忠臣,呼延赞出世写起,到杨业归宋,杨宗保大破天门阵,十二寡妇征西夏为止。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,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,歌颂抗敌英雄,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。 作者杂采众书以及民间故事加工而成。可能是篇幅问题,其中许多人物出场以及过节都没有交代——这间接也说明这些人物故事在当时已经是家喻户晓。
16.00 万字
薛仁贵征东,41回,版本不详。清如莲居士编。如莲居士生平不详,大约清朝乾隆年间人。 内容讲述:“应梦贤臣”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,与结义兄弟应募投军,却因为奸臣张士贵妒贤嫉能,被埋没在火头军中。虽屡立奇功,但所有功劳,都被张士贵替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。后来经尉迟恭侦查多次,才水落石出。最后张士贵被治罪,薛仁贵被封为平辽王。其中柳金花因赠衣受累,后来逼迫离家出走,跟薛仁贵在破窑成亲,又苦守寒窑13年,等得薛仁贵封王归来,最为人广泛传颂。 薛仁贵(614-683),名礼,字仁贵。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。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。贞观末年投军,征战数十年,曾大败九姓铁勒、降服高句丽 、击破突厥,功勋卓著。官至瓜州长史、右领军卫将军、检校代州都督,封平阳郡公。追赠左骁卫大将军、幽州都督。著有《周易新注本义》十四卷,今已佚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“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,时九姓众十余万,令骁骑数十来挑战,仁贵发三矢﹑辄杀三人,于是虏气慑,皆降……军中歌曰:‘将军三箭定天山,壮士长歌入汉关。’
23.27 万字
杨乃武与小白菜,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。同治年间,杨乃武与葛毕氏被怀疑通奸杀夫,在刑囚后认罪,身陷死牢,含冤莫雪。此案惊动朝廷,在数度更审后虽还予清白,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嘘。
19.74 万字
《河东记》三卷,唐薛渔思撰。原书不传,辑本有《绀珠集》本、《说郛》本(1卷)。 薛渔思,生平不详,书中不少故事发生在唐文宗大和(827-835)年间,故知此书当写成于大和之后。 此书内容虽然以谲异怪诞为特点,但与那些单纯宣扬物妖神怪的志怪小说不同,而常常是通过神异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,体现了唐代有意为小说的特征。
2.44 万字
《游仙窟》用第一人称单数,自叙旅途中在一处“神仙窟”中的艳遇。五嫂、十娘都是美丽而善解风情的女子,她们热情招待“下官”,三人相互用诗歌酬答调情,那些诗歌都是提示、咏叹恋情和性爱的。接着那“下官”就逐渐提出要求:先是要求牵十娘的素手,说是“但当把手子,寸斩亦甘心”,十娘假意推拒,但五嫂却劝她同意。“下官”牵手之后,又向十娘要求“暂借可怜腰”(搂住可爱的腰肢);搂住纤腰之后,又要索吻,“若为得口子,余事不承望”。而接吻之后,那浪子“下官”当然就要得陇望蜀,提出进一步的请求,但是未等他明说,十娘已经用“素手曾经捉,纤腰又被将,即今输口子,余事可平章”之句,暗示既已经接过吻,别的事情都可以商量。 随着五嫂不断从旁撮合,“下官”与十娘的调情渐入佳境,他“夜深情急,透死忘生”,“忍心不得”,“腹里癫狂,心中沸乱”,最后“夜久更深,情急意密”,终于与十娘共效云雨之欢。文中描述二人欢合情景: 花容满面,香风裂鼻。心去无人制,情来不自禁。插手红交脚翠被。两唇对口,一臂支头。拍搦奶房间,摩挲髀子上。一啮一快意,一勒一伤心。……少时眼华耳热,脉胀筋舒。始知难逢难见,可贵可重。俄顷中间,数回相接。
1.25 万字
盘古至唐虞传,全名《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》。2卷7回。 作者原意想“自盘古以迄我朝,悉遵鉴史通纪为之演义,一代编为一传,以通俗谕人,总名之曰《帝王御世志传》”,大约未能完成。此书下接《有夏志传》、《有商志传》。但总的说来,成就不高。余季岳,生平不详,大约明万历时人,书坊主、小说家。
3.17 万字
鬼谷四友志,又名《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》丶《四大英雄奇传》,嘉庆八(1803)年博雅堂刊本。三卷六回、六评。题“东柳杨景淐澹游父评辑”。描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、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。孙、庞、苏、张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,故称“鬼谷四友”。 将孙膑、庞涓事写入小说,此前有《乐毅图齐平话》、《列国志传》、《孙庞斗志演义》等书。杨景淐编撰本书,在参考前人创作的基础上,尽删前书荒诞离奇、有乖史实之处;同时,加入苏秦、张仪故事。然“鬼谷四友”虽合为一书,但仍分两段讲述。小说结构严谨,情节惊险,人物丰满,文字也通俗易懂。
3.27 万字
好逑传,又名《侠义风月传》、《第二才子书》,凌云阁刊本。十八回。题“名教中人编次,游方外客批评”。本书成书当在明末,早在1719年即有英文译稿传入欧洲,得到德国文学家歌德称颂。至今,已有英、法、荷、德、拉丁、日文等译本。 叙述行侠仗义的才子铁中玉与智勇双全的佳人水冰心间的爱情故事,二人在患难相助之中,互通情愫,却又谨守礼义大防,最终御赐婚姻,终成“好逑”。全书虽旨在宣扬“守经从权”之说,处处不忘“名教”二字,但故事离奇曲折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文笔流畅,是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。
13.40 万字
飞花咏又名《玉双鱼传》,清初刻本,十六回,不提撰人。序署“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”。天花藏主人,明末清初人,生平不详。其编、订、著、述、序的小说尚有《济公活佛传奇录》、《幻中真》、《金云翘传》、《玉支玑》、《玉娇梨》、《两交婚》、《定情人》、《人间乐》、《赛红丝》、《锦疑团》、《画图缘》、《鸳鸯媒》、《麟儿报》、《平山冷燕》、《梁武帝西来演义》等。 叙述昌谷与端容居二人曲折离奇、重续姻缘的故事。
8.87 万字
乾隆游江南,原名《圣朝鼎盛万年青》,又名《万年青奇才新传》、《乾隆巡幸江南记》、《乾隆下江南》,七十六回,不提撰人。光绪十九年(1893)上海五彩公司石印本,参照其他版本校对。 小说写乾隆皇帝在京梦得江南人才众多,故化名高天赐,微服出访。所到之处,亲见官吏贪赃枉法,豪强鱼肉乡民,豪杰壮士效忠报国。福建少林寺至善法师及其门徒方世玉、胡惠乾仗恃武功,聚众作恶,乾隆于是惩贪官,除恶霸,延揽英雄,并派兵剿灭了福建少林寺。引人注目的是乾隆皇帝翦除贪官时,往往仰仗绿林豪杰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到得江南以来,历遭艰险,都是那班人辅助,虽系绿林豪杰,亦属朕之功臣。” 本书对南方武侠小说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,也成为港台武侠影视取材的蓝本。
35.74 万字
《连城璧》又名《无声戏》,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,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。 该小说全集12集外编6卷。全集演一个故事,外编另演一故事。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重在劝善惩恶,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。语言、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,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,颇具传奇神采。
17.71 万字
《禅真逸史》全称《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》,又名《残梁外史》、《妙相寺全传》,是明代方汝浩作长篇小说。 该书内容为南北朝时事,主要讲述这一时代宫廷政治、战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故事。旨在通过历史演义,希冀理想化人物结束分裂,给百姓以安定生活的思想。前半部写南北朝事多参照史实,后半部所记人与事,虚构较多。
39.60 万字
叙述李持钧为官公正丶公平断案的故事。李持钧即清光绪年间享有“北直廉吏第一”盛名的李秉衡。李秉衡,字鉴堂,奉天海城人。由县丞累官广西按察使丶山东巡抚丶巡阅长江水师大臣等官职。光绪二十六(1900)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,李率军北上抗敌,兵败,呑金自尽。清廷曾颁诏赐恤,其后迫于联军淫威,诏褫职,夺恤典。
7.43 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