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庭
越宫室始于楚庭。初。周惠王赐楚子熊恽胙。命之曰。镇尔南方夷越之乱。于是南海臣服于楚。作楚庭焉。越本扬越。至是又为荆越。本蛮扬。至是又为蛮荆矣。地为楚有。故筑庭以朝楚。尉佗仿之。亦为台以朝汉。而城则以南武为始云。初赧王时。越人公师隅为越相。度南海。时越王无疆为楚所败。其子孙遯处江南海上。相争为王。隅以无疆初避楚居东武。有怪石浮来镇压其地。名东武山。因于南海依山筑南武城以拟之。而越王不果迁。其时三晋。魏最强。越王与魏通好。使隅复往南海。求犀象珠玑以修献。隅久在峤外。得诸琛异。并吴江楼船、会稽竹箭献之。魏乃起师送越王至荆。栖之沅湘。于是南武疆上为越贡奉邑。或曰。吴地志称。吴中有南武城在海渚。阖闾所筑。以御见伐之师。或曰。初吴王子孙。避越岭外。亦筑南武城。及越灭吴。遂有南海。其后为楚所灭。越王子孙自皋乡入始兴。有鼻天子城。令公师隅修吴故南武城。既不果往。而赵佗遂都之。故佗自称南武王。而宫亦号南武宫。或曰。阖闾所筑南武城。在丹阳皋乡。吴既灭。其子孙南徙。遂移南武之名于岭外。亦犹越徙琅琊。初筑东武。既归会稽。亦名其地曰东武也。吴王子孙不能有其南武。而越王子孙有之。越王子孙复不能有之。而佗实有之。遂以南武名其国。与汉争大。此劲越之所由称也。嗟乎。佗本邯郸冑族。以自王之故。裂冠毁冕。甘自委于诸蛮。与西瓯半蠃之王为伍。其心岂诚欲自绝于中国耶。诚自知非汉之敌。故诡示鄙陋以相绐。而息高帝兼 并之心耳。其后自言老臣妄窃帝号。聊以自娱。岂敢以闻于天王。其词逊而屈。可谓滑稽之雄。盖犹是伪为魋结之意也。考楚之先熊渠曰。我蛮夷也。不与中国之号谥。乃立其三子皆为王。论者谓其王三子也。姑顺蛮夷之俗。不自为王。犹存寅畏之心。其后十世熊通。求周室加位。不得。始自尊为武王。武者生谥也。佗都南武。亦自称之曰武。盖师此意。佗宫故在粤秀山下。即楚庭旧址。粤秀一名王山。以佗也。其曰玉山者误也。宫之东为伪汉刘龑南宫。
四台
赵佗有四台。其在广州粤秀山上者。曰越王台。今名歌舞冈。其在广州北门外固冈上者。曰朝汉台。冈形方正峻立。削土所成。其势孤。旁无丘阜。盖茎台也。与越王台相去咫尺。其在长乐县五华山下者。曰长乐台。佗受汉封时所筑。长乐本龙川地。佗之旧治。故筑台。又新兴县南十五里有白鹿台。佗猎得白鹿。因筑台以志其瑞。是为四台。自古诸侯王筑台以朝天子。始自佗。战国之筑帝宫。奉冠带以事强秦者。无斯恭顺。佗亦贤也哉。
三闾大夫祠
予之乡名曰沙亭。有烟管冈焉。其高大甲于茭塘诸峰。势与华山狮岭东趋海门。盖番禺之一镇也。冈之麓。予欲建三闾大夫祠。以宋玉、景差二大夫为配。而题飨堂曰忠过。仪门曰日月争光。寝室曰词赋之祖。又刻司马迁所作列传以为庙碑。岁时禴祀。率子姓灌献椒浆。弦歌离骚二十五篇。以乐神听。斯亦吾宗之盛事也。吾宗本荆楚人。文雅之士。固宜以离骚为家学。学其忠复学其文。以无愧大夫之宗族。无负离骚之一书。吾尝谓诗亡而后离骚作。学离骚所以学三百篇。善学三百篇者。当自离骚始。祠既成。将使吾宗操觚之士。皆以祠为归。凡有所作。合之为三闾家言。附于楚辞之后。岂非大夫之所乐得于其苗裔者哉。嗟乎。吾宗自丧乱以来。二三士大夫。亦颇能蝉蜕垢氛。含忠履正。三闾之遗风。其犹未泯也。闻江南雷(氵卷)有忠洁王祠。相传宋太宗平江南时。以此号封三闾大夫。则予之乡今亦名之为忠洁。使人因名求实。以为继述之美。又大夫故居。在归州屈沱之上。楚人谓江之别流为沱。屈姓之所居。故曰屈沱。而大夫所耕之田。泪滴而生玉米。名曰屈田。吾之乡其前有潮溪数曲。今亦命曰屈沱。有田数百亩。高者两三熟。低者一收。以供粢盛。今亦命曰屈田。盖追慕大夫之忠。一一袭其故迹。使吾宗有所观感。亦诚无所不可也。祠之后复祀女嬃。则名其堂曰婵媛。女嬃者。大夫之姊也。楚人谓姝为嬃。故曰女嬃。自昔屈氏女子。能辞令者自女嬃始。其申申以詈。欲大夫之愚如宁武。不欲其伉直如史鱼以速死也。大夫之忠。忠而过。大夫之过。过于忠。世儒能言之。不知大夫之姊早已言之矣。噫。嬃诚贤女。大夫传其名于离骚。有以也哉。
大忠祠
广州城南有三大忠祠。祀宋丞相文公天祥、陆公秀夫、太傅张公世杰。祠本南园旧址。洪武初。有五先生者。结社其中。开有明岭南风雅之先。其后当事者即其地建祠。以祀三大忠。以与 厓门大忠祠并峙。其左有堂曰臣范。右有轩曰抗风。抗风者。典籍孙先生之所命也。典籍诗。昔在越江曲。南园抗风轩。今以俎豆五先生。是为南园五先生祠。予尝谒祠。有诗云。词客旧多亡国恨。骚人今有礼魂篇。其在崖门大忠祠。白沙先生尝作哀歌亭其侧。时酾酒以吊三公。有辞云。俨其堂堂。沛其洋洋。是谓正气。至大至刚。上有青天。下有黄壤。不亡者存。熏蒿凄怆。
祖祠
岭南之着姓右族。于广州为盛。广之世。于乡为盛。其土沃而人繁。或一乡一姓。或一乡二三姓。自唐宋以来。蝉连而居。安其土。乐其谣俗。鲜有迁徙他邦者。其大小宗祖祢皆有祠。代为堂构。以壮丽相高。每千人之族。祠数十所。小姓单家。族人不满百者。亦有祠数所。其曰大宗祠者。始祖之庙也。庶人而有始祖之庙。追远也。收族也。追远。孝也。收族。仁也。匪谮也。匪谄也。岁冬至。举宗行礼。主鬯者必推宗子。或支子祭告。则其祝文必云。裔孙某。谨因宗子某。敢昭告于某祖某考。不敢专也。其族长以朔望读祖训于祠。养老尊贤。赏善罚恶之典。一出于祠。祭田之入有羡。则以均分。其子姓贵富。则又为祖祢增置祭田。名曰蒸尝。世世相守。惟士无田不祭。未尽然也。今天下宗子之制不可复。大率有族而无宗。宗废故宜重族。族乱故宜重祠。有祠而子姓以为归。一家以为根本。仁孝之道。由之而生。吾粤其庶几近古者也。
庞弼唐尝有小宗祠之制。旁为夹室二。以藏祧主。正堂为龛三。每龛又分为三。上重为始祖。次重为继始之宗有功德而不迁者。又次重为宗子之祭者同祀。其四代之主。亲尽则祧。左一龛为崇德。凡支子隐而有德。能周给族人。表正乡里。解讼息争者。秀才学行醇正。出而仕。有德泽于民者。得入祀不祧。右一龛为报功。凡支子能大修祠堂。振兴废坠。或广祭田义田者。得入祀不祧。不在此者。设主于长子之室。岁时轮祭。岁正旦。各迎已祧、未祧之主。序设于祠。随举所有时羞。合而祭之。祭毕。少拜尊者及同列。然后以朘余而会食。此诚简而易。淡而可久者也。吾族将举行之。
明诚书院
明诚书院。在增城县城中。湛文简所建。堂上有心性图及文简所书心性图说。右隅有王文成所书五言古诗。今阳明集中。书泉翁壁诗是也。行书字大如拳。漫灭不可尽识。堂后石刻文简像。幞头执简。上有隶书心性图说。甘泉书院遍天下。此其发祥之地。故尤重云。
白云书院
白云之山有三寺。中曰白云。左月溪。右景泰。盖山中之三胜也。嘉靖间。三寺既毁。于是泰泉黄公。以景泰为泰泉书院。铁桥黄公。以月溪为铁桥精舍。甘泉湛公。以白云为甘泉书院。自作白云记。谓仙变释。释变儒。王青萝读而嘉之曰。其变之终于正矣乎。遂书白云三变匾而揭焉。
西樵三书院
西樵之西。有山从端州来。至南海黄冈。渡江而东。有石迹。为石头村。又南而北。绵延数十里。丘垤连累者百数。乃崛起而为西樵。中有书院三。其曰石泉书院者。方文襄所营。在紫云峰。曰大科书院者。湛文简所营。在大科峰。曰四峰书院者。霍文敏所营。在鸡冠、紫姑、龙爪、聚仙四峰之间。当时三书院鼎足而立。三公讲学其中者历十年。世宗御极。相与应召而起。方为内阁辅臣。霍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。入弼东宫。湛为南京兵部尚书。参赞机务。同时尊显。世之所难也。论者谓山有神灵使然。父老云。昔年兹山。岚雾溟蒙覆其半。昏旦莫辨。近三十年。明净秀露。无复岚雾掩焉。亦山之遭遇。非偶然也。
万卷堂
东莞陈琴轩先生琏。致仕后。开万卷堂。书多秘馆所无。四方学者至。必馆谷之。而丘文庄于琼州学宫为石室。藏书以惠学者。皆盛德事也。
合道山房
吾乡有烟管山。巃嵸特出。其脉逶迤而下。为丘陵者三四。复崛起为一大山。其冢高而长。形如船覆。因名之曰覆船。其大与烟管相若。而势稍平。四围冈阜宫之。扈者、(山人)者、岿者远近连属。凡数十百计。皆以二山为宗。形家者谓烟管上应太阳。覆船上应太阴。从太阳而落为太阴。一南一北。如日月相配。有妙道之象焉。予草堂在二山间。背覆船而右烟管。将以阴为体而阳为用。以师夫二山。于是题其堂曰合道。而为铭曰。烟管在北。覆船在南。吾居其中。与之相参。覆船在南。烟管在北。吾居其中。与之相翼。以身为宫。广如虚空。能与地塞。能与天通。以心为佩。光无外内。能与日明。能与月晦。
三楼
三楼。一曰越华楼。故在广州城西戙船澳。南越王佗。以陆大夫有威仪文采。为越之华。故作斯楼以居之。或曰。越华楼一名越华馆。佗作此以送陆贾。因迩朝台称朝亭。唐改曰津亭云。自古文人至越者。始陆贾。继终军。皆有光于越。而军与韩千秋节烈尤伟。予尝欲重建此楼以祀之。一曰越望楼。在藩司堂后。枕玉山而面珠海。山川千里。极目无际。亦南天杰构。今不存。一曰玉山楼。在粤秀山上。洪武初。都指挥花英所建。以祀越先贤高固、杨孚、董正、罗威、唐颂、疏源、陈临、王范、黄恭九人。玉山为五岭山川之望。九贤为十郡人文之望。玉山有此楼。楼有此九贤。可以不朽。
六楼
广州有崇楼四。在南者曰拱北。故唐之清海楼也。其地本番、禺二山之交。刘龑凿平之。迭石建双阙其上。宋经略某改双阙为双门。民居其下。今号曰双门底云。北曰镇海。在粤秀山之左。洪武初。永嘉侯朱亮祖所建。以压紫云黄气之异者也。广州背山面海。形势雄大。有偏霸之象。是楼巍然五重。下视朝台。高临鴈翅。实可以壮三城之观瞻。而奠五岭之堂奥者也。西曰观海。在大观桥上。今废。中曰岭南第一楼。在坡山五仙观中。洪武初。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所建。四穿无壁。栋柱皆出石墙上。以悬禁钟而已。四楼惟镇海最高。自海上望之。恍如蛟蜃之气。白云含吐。若有若无。晴则为玉山【即粤秀】。之冠。雨则为昆仑【番大舶也】。之舵。横波涛而不流。出青冥以独立。其玮丽雄特。虽黄鹤、岳阳莫能过之。外则有端州阅江楼。江。西江也。其水自梁、益二州。经流数千里。会五十余州之水而下。其大者为郁、黔、桂、绣、临、贺之水。分为二江。复合而为一。洪波漭瀁。无支流以疏播之。至端州。而羚羊之峡绾毂其口。不能遽泄。每当夏月。崩腾怒涌。载于高地。为暴涨以鱼鳖吾民。楼之建。所以砥狂澜而锁钥西疆者也。其基在石头冈之上。冈临江崛起。巨石厜(厂义)。府治第一重捍门也。楼势峥嵘。望如山岳。前后楼二。各三重。左右楼一。各二重。左右耳楼四。各二重。凡大小八楼。合而为一。外此则惠州有合江楼。东、西二江汇其东。丰、鳄二湖潴其西。而象岭、罗浮前后屏拥。其水大而山雄。境清而气秀。又为岭以东之最胜。是为东粤六楼也。
碧玉楼
碧玉楼在白沙先生宅。小庐山西。碧玉长六寸许。宽半之。上锐下丰。旁有两耳。耳有孔可以组穿约。盖古命圭之属。记曰。命圭自九寸以下。又曰。圭博三寸。厚半寸。剡上。左右各寸半。是也。白沙以总督朱英之荐。于是宪庙以此圭聘先生。先生建楼藏之。名碧玉楼。又尝自称碧玉老人。郡人黄泰泉诗。百年闻道属斯人。碧玉中藏太古春。邝湛若诗。碧玉楼前千仞雪。肯容狂简礼簪裾。
高楼
广州诸大县。其村落多筑高楼以居。凡富者必作高楼。或于水中央为之。楼多则为名乡。遥望木棉榕树之间。矗立烟波。方正大小。一一相似。势如山岳之峙。皆高楼也。楼基以坚石。其崇一丈七八尺。墙以砖或牡蛎壳。其崇五六丈。楼或单或复。复者前后两楼。盘回相接。雨水从露井四注。名回字楼。罩以铁网铜罛。隐隐通天。楼内分为三重。每重开三四小牖以瞭望。顶为战棚。积兵器炮石其上。以为御敌之具。寇至则一乡妇女。相率登楼。男子从楼下力斗。斗或不胜。则寇以秋千架巨木撞楼。或声大铳击之。或以烟火焚熏。楼中人不能自固。争从楼窗自堕。以求缓须臾之死。惨不可言。是楼虽壮观瞻。亦寇盗之招。此乡落之莫可如何者也。
名园
广州旧多名园。其在城东者。曰东皋别业。陈大令【陈大令名子履。南海人。子壮兄。】之所营也。初从山口关之东而入有一湖曰蔬叶。尝有蔬叶自罗浮流至。湖中有楼。环以芙蓉、杨柳。三白石峰矗其前。高可数丈。湖上榕堤竹坞。步步萦回。小汊穿桥。若连若断。自挹清堂以往。一路皆奇石起伏。羊眠陂陀岩洞之类。与花林相错。其花不杂植。各为曹族。以五色区分。林中亭榭则以其花为名。器皿几案窗棂。各肖其花形象为之。花有专司。灌溉不摄。司梅者则处梅中。客至梅中。司梅者供其茗果。而以梅之利输主人。他所有花木皆然。登其台。珠海前环。白云后抱。蒲涧文溪诸水。曲曲交流。悉贯玉带桥而出。有彩舟四。曰只在。曰弄碧。曰渔长。曰浮家。客至随所欲乘。主人弗问。夹岸桃树有一坊。书曰桃花源里人家。越一曲为锦袍湾。二曲为九龙井。委折而西。与凫鸥相逐。日不知其几十里也。湖尽。万松谡谡。直接赤冈山径而止。桂丛藤蔓。缭绕不穷。行者辄回环迷路。文忠公与大令。兄弟也。有诗云。山水经营始宁墅。画图二十孟城坳。此城东名园之故事也。其在城西者。曰西畴。为吴光禄所筑。梅花最盛。又五里有荔枝湾。伪南汉昌华故苑。显德园在焉。又五里三角市中为花田。南汉内人斜也。刘鋹美人字素馨者葬其中。鋹多植素馨以媚之。名素馨斜。有咏者云。花田近在城西社。素馨花气熏游冶。美人墓上多牛羊。当日人前面空赭。其在半塘者。有花坞。有华林园。皆伪南汉故迹。踰龙津桥而西。烟水二十余里。人家多种菱、荷、茨菰、蕹芹之属。其地总名西园矣。城南有望春园。有芳华苑。亦伪南汉故迹。其南园。则国初五先生倡和之地。里许为斐园。文忠公所营。有阁曰桐君。公尝自称桐君。故以名。北则有芳春园。桃花夹水二三里。东接韸韸之水。可以通舟。一名甘泉苑。其桥曰流花。鋹与女侍中卢琼仙、黄琼芝、蟾姬、李妃、女巫樊胡子及波斯女。为红云宴于此。雨后往往拾得遗钗珠贝。知为亡国之遗物也。大抵鋹时。三城之地。半为离宫苑囿。又南北东西环城有二十八寺。以象二十八宿。民之得以为栖止者无多地也。其为无道若此。
祖香园
祖香园在沙亭乡。吾以园中草木。皆有先祖三闾大夫之遗香。故以名园。园之中有骚圣堂。其木主书曰。楚左徒三闾大夫先公屈子灵均之位。旁二主书曰。楚大夫宋玉先生之位。楚大夫景差先生之位。二先生皆高弟子。故以配享。而三闾大夫画像。则以渔父、詹尹参之。以尝相与问答。见诸楚辞者也。或谓渔父者。三闾大夫寓言。沧浪一歌。亦离骚之短篇。离骚之长。沧浪之短。是皆楚风之正。亦一说也。
狼家屋
自横州平佛水口渡江。三十里至白鸽墟。是灵山县境。墟中狼家一瓦屋。其屋脊东为广东界。脊西为广西界。狼目司之。予尝信宿其中。
慈元殿
慈元殿在新会崖山上。成化中。方伯刘公大夏始建。以祀宋杨太后。上赐名全节庙。进士张公诩【张诩字廷实。番禺人。成化进士。官户部主事。少从陈献章讲学。有东所集。】有赞云。朝闽夕广。提二弱孤。依臣张陆。为宗社图。曹娥死孝。贞义死信。惟后死之。仁至义尽。太后有陵在崖山海滨。张太傅营葬。今莫辨其地云。
吕相祠
顺德桂洲堡有吕相祠。神甚赫。相传为宋吕文焕于甲子门与元人战败赴水死。尸溯流至。乡民祠之。咸平间。封忠愍武灵侯。考通鉴。文焕以襄阳降元。为参知政事。每导元人入寇。德佑初。籍其家。宋亡入见太后。尚出怨言。乃宋叛臣。无战甲子门事。况咸平乃真宗年号。先文焕二百余年。则所传者讹也。邑西南有地名石涌。南越相吕嘉故乡也。当汉兵南下。嘉于其乡筑石涌、金斗二城以为守。败后伏波追奔至此。编桥度兵。既获嘉。桥遂以伏波名。桂洲与石涌一水相连。溯流而至必嘉也。为南越相故称相。此乃嘉之子孙。居于石涌者之所祠也。嘉本越人之雄。尉佗得之。因越人之所服而相之。而南越以治。佗之能用越人如此。秦将屠睢不能用桀骏以败。番君吴芮能用梅鋗以兴。越人之不可忽也如此。嗟夫。越人固多六千君子之遗烈者哉。
南海庙
何磻云。广州东去百里。有南海庙。祀南海之神。退之为南海庙碑。乃其地也。庙植波罗树。种自海外来。树不着花。土人刀斫其干。液出而成实。丑若鬼面。剖之有房。熟而食之。如栗而香。若或不经刀砍。则液流于地。实成地中。香达于外。土为之裂。良亦怪矣。庙有此树。故亦号曰波罗庙。左为浴日亭。登以望海。淼茫无际。然东去百里。乃有虎门。两山夹峙。虎门之外。群岛伏立。犹非大洋也。庙在扶胥江北岸。其南岸有最高 峰曰烟管冈。正与庙对。冈左右乱峰环迭。海树如城。翁山有书屋在其下。倚南面北。扶桑晓赤。罗浮晚青。山海之胜。甲于百粤。北海东海之滨。未易有此。村民千户。耕渔为业。皆屈大夫之流裔。田肥美而水苦咸。屋后小峰。甘泉涓涓。一村饮足焉。翁山之庐。倚烟管冈为屏。临南海为溪。想其扶桑日生。中夏犹夜。独登山阁。以受晓华。真神仙境界。岂人世王侯所能梦见。予为之作海阁日华图。题其上曰。天以布衣存日月。海滨山阁着藏书。阁旁多木棉。其种自海外来。树高数十尺。喜温恶寒。莫能过岭以北。花类玉兰。色正赤而无香。结实如酒杯。老而飘絮。着土自生。盛于荒滩闲址。集其絮可席以坐。柔而少温。若芦花然。翁山谓广民种木。多择实之易售者。若荔支、龙眼之属。非是则不贵。以故木棉为弃种。而任其自生。若收之园林。当亦佳观也云。
文选楼
广州外城之南。有珠江义学。其西一楼。予居之。以撰广东文选。里人因名之曰文选楼。为诗有曰。自今南与北。文选有双楼。
濠畔朱楼
广州濠水。自东西水关而入。逶迤城南。径归德门外。背城旧有平康十里。南临濠水。朱楼画榭。连属不断。皆优伶小唱所居。女旦美者。鳞次而家。其地名西角楼。隔岸有百货之肆。五都之市。天下商贾聚焉。屋后多有飞桥跨水。可达曲中。燕客者皆以此为奢丽地。有为濠畔行者曰。花舫朝昏争一门。朝争花出暮花入。背城何处不朱楼。渡水几家无画楫。五月水嬉乘早潮。龙舟凤舸飞相及。素馨银串手中灯。孔雀金铺头上笠。风吹一任翠裙开。雨至不愁油壁湿。是地名濠畔街。当盛平时。香珠犀象如山。花鸟如海。番夷辐辏。日费数千万金。饮食之盛。歌舞之多。过于秦淮数倍。今皆不可问矣。噫嘻。